反思模型方法构建长文翻译工作流及智能体
因为最近有一些翻译上的活,加上最近看到了一些和翻译智能体相关的内容,所以想要动手搭一个智能体,给自己偷个懒,让自己当个审校就好了。
搭建智能体在我看来是我完成这个任务最快最优的工具,因为:
- 准确度来说,相比大模型,我的智能体可以增加几个大模型,来依次处理与打磨译文。
- 效率提升上,我有大量的翻译文本需要处理,批量使用API来调用,免得一个一个粘贴了。
- 同时,这个智能体如果搭建好了,如果后续继续有大量的翻译任务,那我只需要调试提示词就行了,结构上不用有太大的差异。
搭建智能体的平台选择使用coze,其他的选择也有,用coze主要是因为它代码里支持python。
大致的框架和流程就如下图:
虽然用起来,比自己一个一个粘贴给大模型快,但是至少还有以下几个地方可以完善:
- 文本切割上
- 增加术语查询功能 - 通过数据库的方式
- 根据不同类型的文本,设计不同的审校规则
- 最后的输出上,将每个输出的译文和原文拼接一下,然后输出到EXCEL表格中,左右对比着看,更方便审校。